Vim editor
Vim 编辑器简介
0、vim 编辑器包括命令、插入和底行 3 种模式,具体情况如下:
(1)命令模式(command mode)
用于对文件进行编辑操作or切换到其他模式。打开编辑器时,首先进入的是该模式,此时输入的任何字符都被当做命令。
(2)插入模式(Insert mode)
用于从当前光标所在位置插入正文,是用户使用最多的工作模式,按 Esc 键可以从插入模式切换到命令模式。
(3)底行模式(last line mode)
用于向 vi 输入特定的扩充命令,如寻找字符串、列出行号等。在此命令模式中输入”:”可以切换到命令模式。在命令模式中,用户输入的命令会显示在屏幕的最低行,按 Enter 键后确认执行。
启动 Vim
0、vim <fileName>
,系统会载入所要编辑的文件or开启一个新文件。
1、按 I 进入编辑模式,按 Esc 和 “:”,进入命令模式。
移动光标
0、除了h、j、k、l基本的光标移动命令和方向键外,还提供了许多移动光标的命令。
命令 | 功能描述 | |
---|---|---|
H | 移动到屏幕的第一行 | |
M | 移动屏幕的中间一行 | |
L | 移动到屏幕的最后一行 | |
G | 移动屏到文档的最后一行 | |
B | 移动到下一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 | |
W | 移动到上一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 | |
E | 移动到下一个单词的最后一个字母 | |
0 | 移动当前行的第一个字符,其功能等同Home键 | |
$ | 移动到第n行 | |
…… | …… | |
Ctrl+U | 向上滚屏半页 | |
Ctrl+B | 向上滚屏一页(等同PgUp) | |
Ctrl+D | 向下滚屏半页 | |
Ctrl+F | 向下滚屏一页(等同PgDn) | |
…… | …… |
1、插入模式中的基本操作
命令名称 | 功能描述 |
---|---|
a | 从当前光标所在的位置之后插入到正文 |
A | 从当前光标所在行末尾处插入正文 |
i | 从当前光标所在位置之前插入正文 |
I | 从当前光标所在行的第一个非空白字符之前插入正文 |
o | 在当前光标坐在行下芳新增一行并进入插入模式 |
O | 在当前光标所在行上方新增加一行并进入插入模式 |
将其他文件插入到当前光标所在的位置 :r fileName
文件功能命令
0、删除与修改
命令 | 功能描述 |
---|---|
x | 删除光标所在的字符 |
dd | 删除光标所在的行 |
r | 修改光标所在的字符,r后接着要插入修正的字符 |
R | 进入覆盖状态,直到按 Esc 键回到命令模式下为止 |
s | 删除光标所在的字符,并进入插入模式 |
S | 删除光标所在的行,并进入插入模式 |
1、查找
命令名称 | 功能描述 |
---|---|
set nu | 显示行号 |
/或? | 查找,在/或?后输入要查找的内容 |
n | 与/一起使用,如果查找的内容不是想要找的关键字,按 N 键or向后键(与/合用)or向前键(与?合用)继续查找,直到找到为止 |
2、存盘退出
命令格式 | 功能描述 |
---|---|
:w fileName | 将文章以指定的文件名fileName保存 |
:wq fileName | 存储正在编辑的文件为fileName,并退出vi |
:n,mw fileName | 将第n行到第m行的文字存放到指定的fileName |
q | 存盘并退出vi |
:q! | 不存盘强制退出vi |
ZZ | 存盘退出(命令模式下使用) |
常用命令
0、常用命令
- dd 删除整行
- cc 修改整行
- yy 复制整行文字
- D 删除光标到该行结束为止所有文字的命令D
1、常用的编辑命令
命令 | 功能描述 | 命令 | 功能描述 |
---|---|---|---|
d | 删除(delete) | p | 放置(put) |
y | 复制(yank) | c | 修改(change) |
2、常用的范围命令
范围命令 | 描述 | |
---|---|---|
e | 光标所在位置到该单词的最后一个字母 | |
w | 光标所在位置到下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 | |
b | 光标所在位置到上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 | |
$ | 光标所在位置到该行的最后一个字母 | |
0 | 光标所在位置到该行的第一个字母 | |
) | 光标所在位置到下个句子的第一个字母 | |
( | 光标所在位置到该句子的第一个字母 | |
} | 光标所在位置到该段落的最后一个字母 | |
{ | 光标所在位置到该段落的第一个字母 |
参考资料
《Red Hat Linux 服务器搭建与管理》